资料来源:第一财经
此前一直飙升的白酒行业今天突然经历了一场集体暴跌,整个白酒行业的指数暴跌近5%。其中,白酒龙头企业贵州茅台下跌4.83%,为四个多月来最大单日跌幅。市场恐慌也随之而来。北京市场茅台价格大幅下跌的谣言被认为是白酒价格下跌的“罪魁祸首”。真的是这样吗?
有传言称,北京茅台酒价格大幅下跌,从上周的2650元跌至2100元。没有人敢拿货物,商人非常恐慌。
此时,正是中秋节期间白酒消费的高峰期。然而,在旺季到来前一个多月,经常有报道称茅台酒价格再次被炒。据报道,茅台酒的终端价格已经超过每瓶2500元。在某种程度上,茅台酒价格的飙升也带动了a股白酒股的集体狂欢。
第一位财经记者梳理出,8月6日至9月3日也是贵州茅台股价相对大幅上涨的时期,从946元开始,一路飙升至1100多元,累计涨幅近20%。9月3日,贵州茅台二级市场股价创下新高,达到1151.02元/股。其他白酒类股也紧随其后。从8月6日到9月3日的近一个月里,泸州老窖(000568.sz)和山西汾酒(600809.sh)等六家白酒类股也上涨了15%以上。
白酒分析师蔡薛飞告诉《第一财经新闻》,茅台酒价格今天集体下跌,部分原因是市场传言说北京茅台酒价格已经下跌。“这是最直接的原因。目前,制造商有加强茅台酒价格控制的趋势。”
今年9月1日,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发布了《关于公开征集茅台酒市场违法线索的公告》。征集的线索范围包括茅台酒市场中的囤积居奇、哄抬物价、提价和转移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。
业内人士认为,监管层面的打击在一定程度上对茅台“黄牛”有威慑作用。
“茅台酒价格居高不下,不仅伤害了终端消费者,也伤害了茅台制造商。监管层面的罢工有利于制造商的健康发展。”业内许多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。
然而,蔡薛飞认为,白酒库存大幅下降背后的深层原因是,今年中秋节期间白酒消费销售不足。“在早期,白酒公司轮流提价,从而提高了白酒的消费门槛。然而,随着今年经济环境的变冷,白酒消费市场受到了影响。白酒企业早期提价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。”
与此同时,第一财经记者从四川、江苏等地的经销商处了解到,今年的白酒中秋节并不红火。
"今年我们都感到非常难过,主要是因为寒冷的环境."一些四川经销商向第一位财经记者叹了口气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不久的将来,已经有一系列白酒制造商在大力惩罚经销商。一些酒类经销商向第一财经记者汇报说,对制造商的处罚与经销商串通有关。“但是在那串货物的后面,经销商也有一个藏身的地方。制造商已经设定了价格红线,但目前的终端价格仍未上涨。”一家江苏经销商表示。
上述四川经销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终端市场的降温也影响了他们对制造商的积极贡献。“葡萄酒不能出售,我们也非常缺乏资金。”
提前收款是衡量白酒性能的重要指标。根据《第一财经记者》的统计,在18家上市葡萄酒公司中,有11家报告称,与去年同期相比,今年的预付账户有所下降。其中,跌幅最大的是老白干酒(600559.sh),下跌3.03亿元。其次是顾靖工股(000596.sz)和洋河股(002304.sz),跌幅分别达到2.86亿元和2.78亿元。
“在终端市场消费疲软的背景下,白酒股在资本市场初期的疯狂表现实际上已经偏离了基本面,因此当前的股价回调是不可避免的。”蔡薛飞说道。
一些持有茅台股份的人还向《第一财经新闻》透露,他们的机构最近一直在减持,这也与认为最近股价涨幅过大有关。
据悉,茅台酒目前出厂价为969元,官方终端指导价为1499元。然而,目前的终端销售价格已经超过2500元。换句话说,茅台生产商在渠道中每瓶葡萄酒的利润不再局限于530元。业内人士认为,茅台酒的爆炸与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无关。渠道短期内已经盈利,但高消费价格会降低最终消费者的消费,从长远来看,会损害制造商、渠道和其他各方的利益。